《個體經濟學》
2024-08-29 11:44:48 2 舉報
登錄查看完整內容
作者其他創作
大綱/內容
需求理論
與需求有關的幾個概念
1.需求(需求):
(1)定義
在一段特定的时间内,消费者对应某一商品(或服务)的各种价格,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消费者在各種可能價格下願意購買並且能夠購買的商品或服務的數量
消费者既有購買意愿又有購買能力的一種有效需求,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2)說明
購買意愿與購買能力(現實意義上)的統一,需求≠需要,需求=願意購買且能夠購買
同時涉及兩個變量——商品價格及與該價格相對應的需求量
非實際購買量 需求量不一定與實際購買量相一致(供不應求)
(3)分類:
市場需求——市場上所有的消費者在各種可能價格下願意購買並且能夠購買的商品或服務的數量總和(計算:個人需求量疊加)
個人需求——單一消費者在各種可能價格下願意購買並且能夠購買商品或服務的數量
2、需求的表示方法:
(1)需求表(表格法):
特點——較明確顯示該商品價格和需求量之間的函數關係
定義——描述商品或服務的價格與需求數量之間的對應關係的表格
反映出價格與需求量反向變動的需求規律
(2)需求曲线(图示法):(斜率为负)
定義——顯示商品或服務的價格與需求數量之間對應關係的二維曲線
特點——更為直觀地反映出商品的價格和需求量之間的函數關係
需求函數——Qd=ƒ( P,I,T,Pi,E ,…)僅考慮商品自身價格時的需求函數
3、需求規律:
(1)定義:影響需求的其它因素既定的條件下,商品的需求量與其價格之間存在著反向變動的依存關係(負相關)
(2)例外:價格與需求量同向變化
吉芬商品(Giffen Goods):低档的生活必需品(特殊时期)
炫耀性商品:奢侈品(象征财富和地位)
投机性商品:股票等
(3)解釋:
替代效应:
定義——由商品價格變動引發相對商品價格價格變動而導致商品需求量變化的效應
實質上,該商品的價格與其他商品相比發生了變化,而其他商品的價格保持不變或降低。
以相關商品代替該商品
收入效应:
定義——由商品價格變動引發實際收入變動而導致商品需求量變化的效應
實質——消費者實際收入相對於該商品發生變化,即實際購買力下降,消費者不得不改變消費組合以降低自己的效用水平(實際收入下降,購買數量下降)
影响需求的因素和兩種不同性質的需求變動:
1、影響需求的因素:
(1)商品或服务自身的当前价格
(2)其他相關商品或服務的價格(相關)
A、替代品
B、互补品:效用互补、配套
(3)消费者對商品或服務的預期價格:
時間變化的影響,同向變化;預期但並未發生
(4)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消费行为
(5)消費者的偏好:弱化其他因素的影響
2、兩種不同性質的需求變動:
(1)沿着需求曲线的变动:
定義——其他因素不變,僅由價格因素導致商品或服務需求數量的變動
實質——僅由商品自身價格變化引起的消費者對商品需求量的變化
圖形——表現為一條既定需求曲線上點的位置移動,需求曲線並未發生移動
(2)整條需求曲線的移動:
定義——價格不變的情況下,由其他因素(價格以外因素)導致商品或服務需求數量變動
實質——由商品自身價格以外其他因素變化引起的消費者對商品需求量的變化
图形——表现为整條需求曲線的移動(需求量增加減少,函數關係的平移)
變化——一個或幾個因素一起變化都會導致需求變動,引起需求曲線移動
供給理論
與供給有關的幾個概念
1、供應(Supply)
(1)定義
在一定期間內,生產者對應於某一商品(或勞務)的各種價格,願意並能夠提出出售的數量
生產者在各種價格下願意出售並且能夠銷售商品或服務的數量
生產者既有出售意愿又有賣出能力的一種有效供應
(2)說明
出售意愿與生產供應能力的統一,供給≠生產,供給=願意銷售且能夠銷售
同時涉及兩個變量:商品價格及與該價格相對應的供給量
非實際銷售量 供給量不一定等於實際消費量
(3)分類
個人供給——單一生產者在各種價格下願意出售並能夠售出商品或服務的數量
市場供給——市場中所有生產者在各種價格下願意出售並能夠售出商品或服務的數量總和(個人供給的加總)
2、供給表示方法
(1)供給表(表格法):
定義——描述商品或服務的價格與供給數量之間的對應關係的表格
特點——較明確地展現該商品價格和供給量之間的對應關係
(2)供應曲線(圖示法):(斜率為正)
定義——顯示商品或服務的價格與供給數量之間對應關係的二維曲線
特點——更直觀地感應出商品的價格和供給量之間的函數關係
供给函数—— QS=ƒ( P,a,Pi,E , Pf,……)僅考慮商品自身價格時的供應函数
供给數量和影響供給數量的各種因素之間的對應關係(價格是關鍵因素)
3、供給法則(Law of Supply)
(1)定義:影響供給的其它因素既定條件下,商品的供給量與其價格之間存在著同向的依存關係(同方向變動)
(2)例外:
勞動力的供給:某些情況下符合供給規律(價格較低),一定價格後可能相反
土地:相對而言供給是固定的,某一行業相符但供給曲線的斜率較大
投机性商品:受收益刺激做出保留或出售的决定
(3)解釋:廠商的目標在於追求利潤最大化——價格變動影響利潤空間
影响供應的因素和兩種不同性質的供應變動
1、影響供應的因素:
(1)商品或服务自身的当前价格:资源在不同生产部门和行业之间转移
(2)其他相關商品或服務的價格:現在和將來的供應
(3)生產者對商品或服務的預期價格:
(4)生產成本:與利潤有直接關係
(5)生產技術和管理水平:使產量和成本內部負相關
(6)自然因素:自然灾害(非人为控制)
2、兩種不同性質的供給變動
(1)沿着供給曲線的變動:
定義——其他因素不變情況下,由價格導致的商品供應數量的變動
實質——僅由商品自身價格變化引起的廠商對商品供應量的變化
圖形——表現為一條既定供給曲線上點的位置移動,供給量沿著供給曲線運動
(2)整條供給曲線的移動:
定義——價格不變的情況下,由其他因素導致的商品供應數量的變動
實質——由商品自身價格以外其他因素變化引起的廠商對商品供應量的變化
图形——表现为整條供給曲線的移動
變化——一個或幾個因素發生變化,都會導致供給變動而引起供給曲線的移動
供求均衡及均衡價格、均衡產量
一、幾個重要概念
1、均衡:
(1)定義:經濟中的相關變數相互作用、相互制約,最終達到相對靜止的一種狀態
(2)實質:相對穩定的靜止 不存在改變當前狀態的內部因素
市场上供應和需求雙方力量相互作用的結果
(3)具體:市場價格使得該商品供應量和需求量恰好相等的狀態,即消費者正好買到該價格下願意購買的商品數量,生產者也正好賣出該價格下自己願意售出的商品數量(市場出清)
2、均衡價格和均衡產量:
(1)均衡價格:消費者對某種商品的需求量和生產者提供該種商品的供給量相等時的價格(市場出清價格),商品試產供給和需求雙方力量相互作用達到均衡狀態時,即市場上供給量恰好等於需求量時的市場價格
(2)均衡产量:均衡价格下的交易量(即需求量或供给量) ,均衡价格水平下市场供给量与市场需求量相等的供给量
(3)特點:通過市場供求關係的自發調節形成,反映在幾何圖形上被稱為均衡點,即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的交點
供求均衡形成过程與供求法則
1、供求均衡形成过程:静态分析-价格调节供给和需求之间差距至均衡点(差距导致变动)
(1)商品價格處於較低價格水平:市場實際價格低於均衡價格
供不应求——商品短缺,存在超额需要,卖方市场(卖方主导市场)
消费者——因得不到自己满意的需求量而考虑出更高价格以买到自己需求数量的商品
生產者——因價格升高而願意提供更多的商品
結果——價格提升,需求量減少,供給量增加至均衡狀態
(2)商品價格處於較高水平:市場實際價格高於均衡價格
供不应求——商品过剩,存在超额供给,买方市场(买方主导市场)
生產者——嘗試透過降低價格吸引消費者,降低產量使得自己的商品全部售出
結果——價格降低,消費者需求量增加,生產者供給量減少至均衡狀態
2、供求法則:
(1)定義: 市場上商品價格的調整,最終會使得供給與需求相等,使用實際價格趨於均衡價格
(2)具體:市場供求雙方的相互作用最終形成市場均衡狀態,同時使市場實際價格最終趨向於均衡價格,需求量和供給量也最終趨於相等
3、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
(1)消费者剩余:
定義——消費者在消費商品時願意且能夠支付的價格與實際支付的價格之間差額所代表的利益(者為購買一種商品願意支付貨幣量減去買者的實際支付量的節餘部分)
原因——除最後一單位外,該商品用貨幣表示的邊際效用(以美元表示)都大於其價格,邊際效用遞減律,消費者根據對具體產品或服務邊際效用的評價而願意支付的價格,經常高於他們實際支付的由市場供求關係決定的市場價格
計算公式——消費者剩餘=買者的評價一買者的實際支付
(2)生产者剩余:
定義——生產者供應商品時實際提供的價格與願意且能夠提供的價格之間差額所代表的利益
計算公式——生產者餘額=賣者得到的收入一賣者的實際成本
本质——企业赚的利润 卖方在出售过程中得到的收益 经济地租
制造商生产一种产品的总利润加上补偿给要素所有者超出和低于他们所要求最小收益的数量
(3)市場總餘額
定義——交易過程中,買賣雙方所獲得的收益
计算公式——生产者剩余=卖总剩余=买者的评价一买者的实际支付+卖者得到的收入一卖者的实际成本=买者的评价入一卖者的实际成本
均衡價格和均衡產量的變動:
1.供給不變,需求發生變動的情況(需求曲線的移動對均衡價格和均衡產量的影響):
(1)原因:非价格因素(外部因素)
(2)變動:需求增加,需求曲線向右(上)平移,均衡價格上升、均衡產量增大, 需求減少,需求曲線向左(下)平移,均衡價格下降、均衡產量減小
分支主题
2.需求不变,供给发生变动的情况(供给曲线的移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影响):
(1)原因:非價格因素(外部因素)
(2)變動:供給增加,供給曲線向右(下)平移,均衡價格下降、均衡產量增大; 供給減少,供給曲線向左(上)平移,均衡價格上升、均衡產量減小
分支主题
3.需求和供给同时发生变动的情况:
(1)同方向变动 不变: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不变
左移:均衡價格不定,均衡產量下降(同減)
右移:均衡價格不定,均衡產量上升(同增)
價格上漲:需求增加幅度>供給增加幅度
变动幅度大小 价格下降:需求增加幅度<供给增加幅度
價格不變:需求和供給增加幅度相同
(2)反向变动
需求右移,供给左移:價格上升,產量不定(供不應求), 需求左移,供给右移:價格下降,產量不定(供過於求)
0 條評論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