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惨世界》故事背景
2024-10-25 09:21:41 1 舉報
登錄查看完整內容
作者其他創作
大綱/內容
主旨
由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在1862年發表的一部長篇小說
圍繞主人公土倫苦刑犯冉·阿讓(Jean Valjean)的個人經歷,融進了法國的歷史、革命、戰爭、道德哲學、法律、正義、宗教信仰
人物介紹
冉·阿让
不但是統領《悲慘世界》全書的一號主人公,而且是雨果善良與博愛的象徵,是比聲名顯赫的英雄更偉大的無名英雄
冉·阿讓從一個逃犯發展成為英雄主要經歷了四個步驟
在離開米里哀主教後做了一件讓他懊悔的事情,就是搶了一個小孩的硬幣
救了被别人错当成是他的难友
在知道結果可能會使他失去與他相依為命多年的柯賽特之後,卻仍然冒著生命危險救出柯賽特的情人馬呂斯
因擔心會影響柯赛特的前途,而在她與馬呂斯結婚後與她斷絕關係
與警長沙威之間也發生了多次衝突
當冉·阿讓成為市長並且是沙威的上司時
在德纳弟家中被捉住,差点送命
在街垒中和逃出地下暗渠之后二人的碰面
米里哀主教
來自於現實素材的人物
不僅是米奧里斯主教的写照,還是作者雨果的真實写照,代表了雨果的觀點
芳汀
具有悲劇色彩的女主人公
她的不幸境況是冉·阿讓與沙威發生衝突的導火索,也是冉·阿讓盡心尋找柯塞特,並為柯塞特奉獻和犧牲的原因
沙威
沙威警長對冉·阿讓的追捕使全書充滿懸念和戲劇效果
沙威出生於監獄中,是罪犯的後代
马吕斯和柯赛特
馬呂斯和柯賽特是對情侶
這對青年情侶的人格正是雨果所追求的善良和博愛理想的化身
爱潘妮
是德纳第太太的女儿
從小在一個畸形的環境中長大,所以環境的熏陶和家庭的變故讓愛潘妮成為泼婦、小偷、乞丐和妓女的綜合體
創作背景
1801年,一名名叫皮耶·莫的貧困農民,因飢餓偷了一塊麵包而被判五年苦役,刑滿釋放後,持黃色身分證謀生又處處碰壁
雨果自己的好友维克多年轻時的逃亡生活
1828年,雨果再次搜集有關米奧利斯主教及其家庭的資料,準備寫一個關於釋放的苦役犯受到聖徒般的主教感化而棄惡從善的故事
作品鉴赏
作品主題
寫人類與邪惡之間不懈的戰鬥,人類本性是純潔善良的,將一同走向幸福,但要經過苦難的歷程
藝術特色
結構
小說的結構可以用這樣一幅圖來表示,冉·阿讓是一根主軸,是「人道主義的傳播者、體現者」。
卞福汝主教是「人道主義的源頭」,給予原動力
芳汀、坷塞特、馬呂斯這些都是「人道主義的接受者」,是圍繞軸轉動的環
心理描写
與後世文學作品的心理描寫相較,《悲慘世界》的心理描寫有着自己的獨特之處
作者简介
維克多·雨果
19世紀法國浪漫主義代表作家
1802年生于法国白桑松,上有兄长二人
1818年,雨果在16歲時已能創作傑出的詩句,21歲時出版詩集,聲名大噪
0 條評論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