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名的起源
2025-01-08 18:13:37 137 2 舉報 0
0
登錄查看完整內容
作者其他創作
大綱/內容
1. 原住民族語地名
台北:源自凱達格蘭族語,意為平坦的地方
烏來:泰雅族語,意為溫泉
太魯閣:源自太魯閣族的族名,代表壯麗的峽谷地形
阿里山:鄒族語,可能意為祖靈居住之地
玉山:布農族語,意為聖山或高山
東港:排灣族語,意為海邊的村落
蘭嶼:雅美族語,意為飛魚的島嶼
恆春:原住民族語,意為永恆的春天
2. 中國移民文化的影響
鹿港:因過去是鹿皮貿易的重要港口而得名
嘉義:因乾隆皇帝表彰當地百姓的義舉而改名
彰化:意為彰顯文化
台南:反映其為台灣南部的重要城市
汐止:意指潮水停止的地方
竹山:因當地盛產竹子而得名
斗六:源自古地名,代表六個聚落的中心
南投:清代因地處南方的頭城而命名
3. 自然地理特徵
基隆:原名雞籠,可能因島嶼形似雞籠而得名
澎湖:意指水流澎湃的湖泊
高雄:原名打狗,源於原住民族語,意為竹林
花蓮:因當地河流多而得名
南投:地名意為中間的平地
苗栗:可能源自貓狸山,代表當地的自然景觀
日月潭:因湖泊形狀如太陽與月亮而得名
墾丁:因清代大規模開墾而命名
4. 殖民時期影響
安平:荷蘭人稱此地為Oranje,後漢化為安平
新竹:日治時期從舊稱竹塹改為新竹
屏東:日治時期因地處屏障之南而得名
台中:原名大墩,清末因地處台灣中部而改名
宜蘭:源自西班牙語,代表山丘地帶
淡水:由荷蘭人命名,意為淡水河
綠島:日治時期因島嶼綠意盎然而得名
金門:因地理位置為福建門戶而命名
5. 宗教與信仰相關
媽祖港:因對媽祖的信仰而得名
觀音:因供奉觀音菩薩而得名
龍潭:與當地的龍潭湖傳說有關
北港:因北港朝天宮聞名而得名
大甲:因當地的大甲鎮瀾宮而得名
鹿港:與鹿耳門聖母廟的信仰有關
香山:因當地供奉香火旺盛的廟宇而得名
鳳山:源自風水信仰,代表祥瑞之地
6. 政治與時代變遷
台中:清代原稱大墩,後改為台中
新北:因應縣市合併而命名
苗栗:清代曾稱貓狸,後改為苗栗
台東:代表台灣東部的重要城市
雲林:日治時期因地區多雲霧而得名
南港:因南側港口而得名
七堵:源於七條河流交匯的地方
三峽:因地處三個山峽間而得名
7. 趣味地名與日常文化
四草:因地區長滿草類植物而得名
貓空:可能源於麻後坑,後因語音轉變而得名
內湖:因地處湖泊內側而得名
外澳:意指靠近海洋的澳口
猴洞:因當地多猴子出沒而得名
茄苳:以當地盛產的茄苳樹為名
龜山:因山形似龜而得名
草屯:因當地草原廣闊而命名
8. 地名演變與音譯
打狗改高雄:由原住民語音譯而來
台灣:由原住民族語'Tayouan'演變而來,意為平坦的土地
淡水:源自西班牙語,意為淡水河流域
石碇:源自閩南語,意指山中巨石如碇
埔里:由原住民語音譯,意為中央平地
新港:因地區港口設施發展而改名
桃園:因當地桃花盛開而得名
宜蘭:由西班牙語譯音而來
0 條評論
下一頁
為你推薦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