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格拉底說:人啊,認識你自己!
「認識你自己!」——這是銘刻在希臘聖城德爾斐神殿上的著名箴言,古希臘和後來的哲學家喜歡引用來規勸世人。
這句箴言有3層深意:人要有自知之明;每個人身上都藏著人性的秘密,可以透過認識自己來認識人性;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都應該認識自己獨特的稟賦和價值,從而自我實現,真正成為自己。
透過認識自己來了解人性,是一種捷徑。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很多人不了解自己的真實需求、不清楚自己適合什麼工作、也不知道如何經營自己,這都是不了解自己的表現。
如何認識自己呢?本文分享7個有效的方法,讓大家從不同的面向深度剖析了解自己,不再渾渾噩噩。
馬斯洛需求理論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它是心理學中的重要理論之一,主張人類需要依據層次結構不斷滿足自己的需求,才能達到自我實現的目標,進而獲得幸福和成功。
馬斯洛需求理論在分為五層或七層上有爭議,從理論解釋的完整性來看,七層理論更為全面。在五層理論中,馬斯洛將人類需求分為了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而在七層理論中,新增的認知和美學需求可以更好地解釋人類的需求層次,並且更為全面地反映了人類的需求結構。
這個理論從人類底層的生理需求開始,慢慢往上追求,只有低階需要被滿足,我們才有動力去實現高級需要,進而提升生命的層次。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逐級滿足這七個層次的需要,實現自我價值的提升,從而獲得幸福和成功。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可以用於自我認識,也同樣適用於人生規劃、團隊管理、親子教育等情境。
達克效應(Dunning-Kruger Effect),也稱為鄧寧-克魯格效應,是由美國康乃爾大學的心理學家大衛鄧寧(David Dunning)和賈斯汀克魯格(Justin Kruger )在1999年提出的一種認知偏誤。這效應描述了能力不足的人往往高估自己的能力,沉浸在自我營造的虛幻的優勢之中,卻無法客觀評價他人的能力,而能力較強的人則常常低估自己的能力。
達克效應揭示了人們在評估自己能力時的常見偏差,強調了後設認知能力的重要性。
一個人的病什麼時候最難痊癒?是在他不覺得自己有病的時候。一個人甚麼時候最難提升自我?是當他覺得自己已經夠好的時候。
當一個人意識到自己的缺陷,才能刺激自身開始努力學習,緊接著就是循序漸進,把這樣的刺激習慣,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做時間的陪伴者,在潤物無聲中茁壯成長。
所以,我們可以透過提升後設認知能力、接受適當的回饋和持續學習,更準確地評估自己的能力,從而在個人和職業發展中取得更好的成果。不要讓達克效應,阻礙了你向上生長的腳步!
這世上,有一條路不能選擇,那就是放棄的路;有一條路不能拒絕,那就是成長的路。成長是一個勇敢破圈的過程,而成長破圈模式是一種幫助個人或組織突破現有限制,實現更高層次發展的方法論。
成長破圈模型有6層,分別是自我認知圈、舒適圈、恐懼圈、學習圈、成長圈、自在圈。
1.自我認知圈。你眼中的世界是什麼樣的?你認為什麼蕞重要、什麼有價值?你未來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合理的自我認知是破圈成長的開始。
2.舒適圈。舒適圈的我們喜歡做熟悉、重複的事,舒適躺平,它既是需求歸屬、人生束縛。想要突破舒適圈,可以盤點一下自己的優勢,問問自己對現在的生活是否滿意,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你就有了突破舒適圈的動機和動力。
3.恐懼圈。進入恐懼圈後,面臨不熟悉、無法把控的人和事,難免缺乏自信、患得患失,遇事怨天尤人、給自己找退縮的藉口。想要克服恐懼,就要勇於承認自己的問題,客觀分析和理清你有的擔憂和恐懼,理清你的資源和人脈。
4.學習圈。學習圈要求我們盡快花時間去攻克新領域,敢於試誤並在錯誤中累積經驗,透過刻意練習掌握新技能,學會複盤總結,提高學習效率。
5.成長圈。進入成長圈的我們有了目標驅動,這個時候要深耕自己,以結果為導向,透過設定未來的目標、思考達成策略,整合實施過程需要的資源,這個時候的我們更加成熟和自信,個人價值在快速提升,並擁有核心競爭優勢。
6.自在圈。回歸自在圈,我們要學會接納自己無法改變的客觀事實,全力以赴也看淡得失,學會階段歸零、建立新的目標,終身成長應該是人生的長期追求。
一言以蔽之,個人成長是一個突破舒適圈、戰勝恐懼圈、拓展學習圈、升級成長圈和回歸自在圈的過程,只有努力學習、自我反思和不斷實踐來打破現有的舒適區,才能實現持續的成長與進步。
個人商業畫布(Personal Business Model Canvas)是商業畫布(Business Model Canvas)的變體,它將原本用於企業商業模式設計的工具改編為適用於個人職業發展和自我管理的框架。商業畫布最初由亞歷山大·奧斯特瓦爾德和伊夫·皮尼厄在他們的著作《商業模式新生代》中提出,而個人商業畫布則是基於這一理念,將其應用到個人層面上。
營運人生和營運公司是一個道理,個人商業畫布的組成部分通常與商業畫布的九個構建塊相對應。
1.核心資源:我是誰?我擁有什麼資源?
有形資源:包括你的技能、知識、資質證書等。
無形資源:個人品牌、人脈、聲譽等。
2.關鍵業務:我要做什麼?
核心活動:列出你為了實現價值主張所需進行的關鍵活動,例如學習提升、專案合作、資源整合等。
合作夥伴:描述你可能需要與哪些人或機構合作,以支持你的業務發展。
3.客戶群:我能為誰創造價值、幫助誰?
目標客戶:描述你的目標客戶群,例如職場新人、自由工作者、創業者等。
需求與痛點:列出這些客戶的主要需求和痛點,例如提升職業技能、尋找合作機會、獲得創業指導等。
4.價值主張:我怎樣創造價值、幫助別人?
獨特賣點:說明你能為顧客提供什麼獨特價值,例如專業技能、豐富經驗、人脈資源等。
解決方案:描述你如何滿足客戶的需求和解決他們的痛點。
5.通路通路:怎樣宣傳自己或自己的產品?
推廣管道:列舉你將如何宣傳自己,例如社群媒體、網路平台、線下活動等。
6.客戶關係:怎樣與客戶打交道?
描述你如何與客戶保持聯繫,例如定期溝通、建立社群、提供售後服務等。
7.重要夥伴:誰能幫助我?
不論是合作關係、合夥關係還是買賣關係,問自己一句:怎樣提供幫助和支持?
8.成本結構:我要付出什麼?
固定成本:如學習訓練費用、平台使用費等。
變動成本:根據專案或業務需求所產生的費用,如合作專案的投入、市場推廣費用等。
9.收入來源:我能得到什麼?
收入管道:描述你的收入來源,例如提供諮詢服務、參與專案合作、銷售產品等。
定價策略:根據你的價值主張和市場需求,設定合理的價格。
個人商業模式畫布的使用場景包括但不限於職業規劃、自我介紹、個人品牌建設、職業轉型、網絡拓展和績效評估等場景,它是一個非常靈活工具,你可以根據個人的具體需求和目標進行定制和調整。
冰山模型是廣泛應用於心理學、人力資源管理和跨文化溝通等領域的重要理論。此模型由美國心理學家戴維·麥克利蘭(David McClelland)於1973年提出,用於描述個人素質的不同層次。冰山模型將個人素質分為“冰山以上部分”和“冰山以下部分”,前者是顯性的、容易觀察和測量的特徵,後者是隱性的、難以觀察和測量的特徵。
冰山以上:佔30%,分別為知識與技能。都是比較容易取得並看得出來的信息,例如一個人的學歷、專業,經驗及一個人的技術等,這些可以透過後天的訓練和學習改變。
冰山以下:佔70%,分別是個人的綜合能力(可透過自我認知、自我反省、自我學習進行能力遷移)、個性特徵、動機、價值觀。這些都是由長期的家庭、社會、工作學習環境影響而來的個人特有的主觀行為特質,後天很難改變。
我們可以運用冰山模型為自己做一個深入分析,除了自己某個領域的知識和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問問自己獨特的優點是什麼?自己做什麼事情會很開心?自己的性格、價值觀怎麼樣?如果想做某件事情,這個是不是加分項呢?透過這種方式,可以深入了解自己,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
人生價值韋恩圖是一種實用的工具,它有助於我們明確人生目標,實現個人價值和幸福。
這張圖由四個交織的圈組成,分別代表著愛、技能、金錢和價值。每個圈都代表了人生的一個重要面向,而它們的交會點則是我們找到理想職業和人生價值的關鍵。
1、熱愛圈。代表自己的興趣和熱情所在,只有從事熱愛的事業,我們才能全心投入其中,享受過程帶來的快樂和滿足感。
2、技能圈。代表著我們的才華和專長。自己擅長和能力範圍內的事情,我們做起來才能得心應手,也更容易做出成績。
3、金錢圈。代表我們要考慮事業的商業可行性和財務回報。雖然金錢不是衡量一切的標準,但它確實是實現自由和獨立的重要因素。
4、價值圈。強調我們選擇做的事情帶給他人、社會的價值,這樣的選擇更容易獲得成就感和自我滿足感。
透過分析這四個圈之間的關係,我們可以找到一個既符合我們熱愛和技能,又滿足社會需求的事業,這個事業將成為我們的目標,驅使我們不斷前進,實現人生價值。
有一句話說, “能改變自己的人是神,總想著去改變別人的人是神經病。”
人生控製圖來自美國學者史蒂芬‧柯維(Stephen Covey) 在他的暢銷書《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提出的Circle of Influence。
透過這張圖,我們能清楚了解自己能掌控的、需要關心的、必須接納的事情,進而提升對人生的掌控力。
現實中我們的許多煩惱和焦慮,通常來自我們對無法控制的事情的過度關注,而對可掌控的事情充耳不聞所致。我們越想改變別人,就越容易失望憤怒、焦慮不安,因為我們把賭注押到自己無法掌控的人事物上面。這種長期累積的挫敗感和無力感,會讓我們逐漸失去對生活的掌控力和幸福感。
這張人生管制圖,把事情分為3種:
1.自己的事:掌控圈。事情與自己有關,可以透過改變自己的行為來解決問題。
2.別人的事:關注圈。事情與他人有關,可以改進他人對自己施加影響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3.老天的事:接納圈。個人無能為力的問題,盡人事聽天命,以微笑、坦然和釋然的平和心態去接受現實。
想要主宰自己的人生,要有所選擇:在「我能掌控的事」上馬上行動起來,在「可一定程度影響的事」上盡人事聽天命,在「我無法控制的事」上徹底放手。不斷擴大我們的掌控圈,提升掌控感,讓我們的核心更加穩定,那些內耗、焦慮、不安就會慢慢變少,隨之而來將獲得更強的幸福感和知足感。
正確認識自我是個人成長的重要基石。透過不斷提升自我認知能力,我們可以更理解自己,做出更明智的決策,增強自信心,改善人際關係,最終實現個人的全面發展。
文中所有範本均來自ProcessOn範本庫, ProcessOn作為專業強大的繪圖工具,支援線上編輯UML圖、流程圖、心智圖、組織結構圖等多種圖形。使用者可以從零開始建立新內容,也可以輕鬆地在現有作圖框架、範本上進行編輯和修改,操作簡單易上手。